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策法规

黄石市外经贸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来自:综合部  时间:2017-01-13 

 

根据《黄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在认真总结我市“十二五”外经贸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黄石外经贸工作发展现状,科学分析黄石外经贸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制定《黄石市外经贸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全市外经贸发展态势

“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外贸外经工作努力克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低成本出口比较优势不断削弱、国际市场需求疲软以及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下滑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结构性矛盾突出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积极开拓进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对外贸易稳中求进,顺势而为,出口结构明显改善。圆满完成了各项指标任务,实现了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十二五”时期,我市先后获批服装、黑色金属材料两个国家级出口示范基地(全省仅四个),获批保税物流中心,获批省级外派劳务服务中心。2013年被《中国海关》杂志社评为中国外贸百强城市62位。

“十二五”以来,全市外贸出口在曲折中前进,在夹缝中生存,累计实现进出口130亿美元,年均增长15.01%,其中:出口64.7亿美元,年均增长22.94%;进口65.3亿美元,年均增长8.23%2015年全市外贸出口达到历史峰值16.85亿美元,外贸出口多元化格局已初步形成。

“十二五”以来,全市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累计实现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19.0亿美元,年均增长5.97%;累计对外直接投资额(非金融类)6.22亿美元;外派各类劳务人员累计15668人次。加快了全市外经企业“走出去”步伐。

一是外贸出口实现了稳定增长。“十二五”以来,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但全市的外贸出口始终保持增长态势,最高2011年增长72.4%,最低2012年增长6.8%,年均增长22.94%

二是贸易方式得到了逐步改善。一般贸易比重更趋合理,由75.8%调整为70.0%;加工贸易规模不断上升,总量从1.5亿美元提高到5.02亿美元,比重由24.2%上升到30.0%。从而使我市的外贸出口贸易结构更加合理。

    三是产品结构得到了不断优化。机电高新产品的出口份额逐年提升,机电高新产品的出口额由2010年的0.99亿美元逐年增加到3.42亿美元,其份额也由2010年的16.4%提升到21.0%

四是出口市场得到了全面拓展。2010年以来,我市的外贸市场得到了进一步的挖掘和拓展,产品出口由2010年的56个国家和地区发展到2015年的126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对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出口份额不断增加,民营企业出口潜力进一步激活。

五是对外承揽工程能力不断增强。十五冶、华新水泥等一批外经企业快速发展,“十二五”以来,十五冶累计实现境外工程营业额4.4亿美元。华新水泥自2012年在塔吉克斯坦承包建设水泥厂以来,2013年在柬埔寨承包水泥厂工程,两年累计完成境外工程营业额13007万美元。2014年在蒙古国承包建设水泥厂工程。华新水泥连续4年稳扎稳打,扎实推进在境外水泥厂工程承包建设累计实现境外工程营业额3.7亿美元,取得不菲的成绩。

六是境外投资加快,经营能力增强。“十二五”以来,全市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已达17家,累计境外投资额为6.77亿美元(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分布在10国家或地区,涉及12个不同的行业。

二、“十三五”时期黄石外经贸发展面临的形势

展望未来,我市外经贸面临的形势,从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看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从我市的实际情况看是希望与困难同在,希望大于困难。

(一)黄石外经贸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

1、从国际环境看:一是全球经济呈现回暖势头。欧美经济正在走出经济危机阴影,世界经济经历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孕育着更大商机。二是国际资本市场和劳动市场流动性增强,全球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日益提高,国际劳务合作更加频繁。三是一大批新兴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体系日趋成熟,东亚、拉美、欧盟国家经济全面提速,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渠道更多。

2、从国内环境看:一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确定了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目标,掀开了“以开放促改革”的新篇章,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内环境。二是国家宏观经济呈现新常态。在新常态下,中央决定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导向性政策,为我们借助政策机遇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良好条件。三是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湖北省实施“两圈一带”发展战略,特别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为黄石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资源城市转型、接续产业培育改造提供了历史机遇,有利于引领传统优势产业、各类园区和城镇布局向沿江区域相对集中,有利于人流、物流、信息流向沿江地区汇集,带动产业转移、推动外贸出口、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3、从黄石发展看:一是诸多国家政策扶持为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带来了新动力。黄石拥有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和国家级服装、黑色金属材料出口基地,黄石棋盘州保税物流中心等“国字号”金字招牌,必将带动国内外生产要素加快流入武汉城市圈,流向黄石。此外,国务院、省政府高度重视外贸出口工作,相继出台了新的外贸出口促进政策,我市也出台了《关于促进外经贸持续稳定发展的意见》以及《促进外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这些政策意见的含金量都很高,覆盖面会越来越广,将给全市外贸企业带来真正的实惠,成为我市外贸发展新动力、新活力。二是大改革大发展氛围为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环境。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围绕我市“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成现代化特大城市”的战略部署,全市上下正在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工作,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市各职能部门不断加大先行先试、简政放权的工作力度,努力营造更加自由化、便利化的发展环境。此外,黄石新港的快速推进,黄石棋盘洲保税物流中心的建成运营,更是为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功能平台。三是门类齐全的产业优势为“黄石制造”走出国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市拥有国家级服装、黑色金属材料出口基地这两块“国字号”金字招牌,还有一个省级机械设备制造出口基地。这些基地的龙头企业出口竞争力都很强,也具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同时,这些龙头企业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将带动国内外生产要素加快流向黄石,促进我市外贸出口企业进一步快速发展。四是我市具有区位交通优势。黄石毗邻武汉、交通便利、区域辐射范围广,有利于形成鄂东南乃至鄂赣皖地区商务资源的汇集,有利于我市打造区域商务发展中心。

(二)黄石外经贸发展面临的不利因素

“十二五”以来,黄石市的对外贸易虽然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外贸出口后劲不足,实体经济发展与发展形势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二是外贸出口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出口企业总量规模相对较小,国际竞争力不够强,出口产品仍主要集中在资源、传统制造业等领域。三是对外经济合作规模较小,除华新、十五冶、大冶有色外,全市现有外经企业较少,劳务输出也基本依靠境外承包工程,现有的技术和人力资源优势尚未得到充分整合和挖掘。四是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亟待改进和完善。

三、“十三五”黄石外经贸发展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我市“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成现代化大城市”的战略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结合、“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相结合、扩大内需与开拓外需相结合,以扩大开放为主线,做到逆势而进、负重发展,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奋力实现弯道超越,努力把黄石建成为开放型现代化特大城市。

(二)发展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实施开放先导战略,努力把我市建成湖北开放新高地。到2020年,我市开放型经济规模和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力争实现“一个突破,一个提高,实现双六”,即外贸进出口额突破44亿美元,其中出口达到27亿美元,外向度提高到20%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达到6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额达到6亿美元。

四、“十三五”时期黄石外经贸发展工作重点

1、加快改革步伐,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确定了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目标,掀开了“以开放促改革”的新篇章。按照市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部署和要求,“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一是深化外贸进出口体制改革。加强进口工作,支持民营企业申报大宗商品进口资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培育加工贸易优势产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建立开拓国际市场的新机制。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力争2020年发达市场与新兴市场的比例达6:4。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政府、行业协会、贸易促进机构相结合的开拓国际市场的新机制,积极组织外贸企业参加重点国际展会,鼓励外贸企业在境外设立营销网络、参与国际认证。建立政府开拓国际市场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功能,支持外贸主体运用贸易救济维护自身权益。积极鼓励发展跨境电子商务。

三是加大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扎实推进我市外贸三项工程,即“服务工程”、“孵化工程”和“回归工程”,落实一企一策,支持重点外贸企业做大做强,提升我市重点产业外向度。加快外贸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国家级服装、黑色金属材料出口基地及省级机械设备出口基地的培育和管理,提高基地出口产业集群效应。积极培育专业外贸综合服务体,构建完善的外贸企业孵化体系。

2、加大基地建设,发挥出口基地示范作用。“十三五”期间,以黄石国家级服装、黑色金属材料出口基地以及省级机械设备出口基地为依托,结合我市现有的产业布局,大力建设全市八大出口基地产业群,即以新冶钢、大冶特钢、华裕机电为主的钢铁出口基地,以美尔雅、美岛、百世吉为主的纺织服装出口基地,以东贝集团、三环锻压、鑫华轮毂为主的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以大冶有色、中铝华中为主的铜产品延伸加工出口基地,以远大药业、芳通药业、美丰化工为主的医药化工出口基地,以宝加鞋业、晟华制鞋为主的鞋业出口基地,以隆成童车、万顺童车为主的童车出口基地,以大冶和阳新为主的农副产品出口基地,通过基地建设使黄石出口过亿元出口企业达到5家,过5000万美元出口企业达到10家,过1000万美元出口企业达到20家。

3、探索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模式。以我市开展内贸流通体制改革试点为契机,充分发挥一类口岸和长江中游主要港口的区位优势,积极打造我市内外贸一体化“大贸易、大平台、大环境”格局。

通过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带动内外贸一体化。一是引导外贸企业由出口转内贸。这种转型模式是当前内外贸一体化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二是鼓励内贸企业通过国际并购做外贸。三是帮助早期做出口的企业,通过积累客户资源和渠道资源后,转做进口内销,即进口转内贸。四是支持早期做进出口贸易的企业,在积累风险管控经验后,从流通商转型做服务商,即进出口转内贸。五是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能够进行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双向开拓的跨国集团企业。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带动内外贸一体化。按照市里出台的相关政策,要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平台,方便便捷,效果良好性能和特点,进一步加大推进电子商务平台的工作力度,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在内外贸领域的运用,带动企业内销转外销或者是外销转内销。同时,鼓励企业探索利用网络平台举办网上展会,实现网上展示交易与线下实体展会相互补充,延伸展会覆盖领域和时效,进一步发展成为对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具备交易集散功能的重要平台。

通过专业市场带动内外贸一体化。内外贸结合的商品市场有助于形成大市场、大流通、大开放的新格局,带动周边产业集聚。重点抓好原来以内销为主的专业市场,积极引导市场商户,走内外贸相结合的路子,帮助经营户与世界各地的采购商实现贸易对接,有力的开拓国内市场。

加强内外贸一体化制度和环境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精神,积极推进我市在商贸流通方面尽快出台推进相关规范性文件,建立适合内外贸一体发展地方商贸流通制度体系。加强商贸流通执法,整顿和规范全市市场交易秩序,净化内外贸一体市场发展环境。同时,积极落实鼓励内外贸对接的相关扶持政策,探索内外贸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

4、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开辟外经贸新领域。按照国家的战略部署,积极引导新冶钢、华新水泥、东贝集团、十五冶等一批企业开拓“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外贸市场和境外工程。通过拓展中蒙俄经济带、新亚欧陆桥经济带、中国—南亚—西亚经济带、海上战略堡垒等“一带一路”战略所覆盖的地区与节点城市的市场领域,寻求对外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等方面新突破不断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5、强化服务贸易,实现对外贸易多元化。抢抓全球服务业的跨国转移促进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不断扩大服务贸易比重,加快服务贸易结构调整,促进新兴服务贸易快速增长。结合我市的现状和特点,积极推动服务业企业“走出去”,鼓励和引导我市外贸外经出口企业开展研发外包、知识流程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等高附加值项目合作,把服务外包打造成推动我市服务贸易乃至对外贸易的重要力量。逐步实现由以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传统服务贸易,转向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为基础的现代服务贸易,实现建设服务贸易强市的战略目标。

6、积极推进跨境电商,促进外贸出口电商化。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外贸转型升级、促进外贸出口多元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市外贸出口的产业特点和区域特色,引导黑色金属、有色金属、机械设备、纺织服装等主要出口行业的重点外贸出口企业,积极开展电子商务业务,通过企业自身的电子商务网络平台,或国内阿里巴巴等知名电商网站,形成规模化、集中化、电商化发展,实现跨境电子商务的突破,全面提升外贸电子商务发展水平。

7、积极推进“服务工程”,增强外贸服务意识。一是积极推进外贸出口“服务工程”。对重点骨干出口企业,实行重点联系、重点服务,采取“一企一策”、“点对点”等个性化服务促进措施,进一步完善对重点出口企业的协调服务,全力扶优扶强,确保重点企业支撑全市出口增长。二是加大出口品牌建设力度。大力培育出口品牌,打造外贸出口名牌产品,积极鼓励企业在国外注册商标,进行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不断扩大出口规模,增强我市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十三五”期间,要突出创建6大产业、10大出口企业和20个省级出口品牌,积极推动新冶钢、大冶有色等20家企业到海外商标注册、参与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使我市自有品牌、自有技术和产品质量具有长久国际市场竞争力。三是努力开拓国际新兴市场。大力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强指导服务,支持鼓励企业走出去,大力开拓印度、拉美、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不断提高新兴市场出口份额,增强抵御出口市场波动的能力。四是落实完善外贸出口促进政策。保持现有出口促进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落实、用足用活用好国家和省、市外贸出口促进政策。同时,针对新形势新情况,不断完善我市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坚持和完善外贸出口目标责任制,继续实行绩效考核,兑现奖惩。

8、加快实施“孵化工程”,培育和扩大外贸增长点。充分发挥“黄石市进出口企业孵化中心”作用,落实外贸出口“孵化工程”,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外贸出口企业和外贸代理公司,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培养100家外贸企业和引进20家外贸代理公司,年出口额达10亿美元的目标,增强外贸出口发展后劲,不断发展壮大外贸出口队伍。

9、全面落实“回归工程”,实现总部经济外贸回归。积极主动到外贸流失企业进行对接服务,采取“劝、揽、捡”等措施,全面落实外贸出口“回归工程”。一是“劝”回来,对新兴管业、镀铝薄板、中冶重工、爱丽芬、佐妮服饰、奥莱斯轮胎等总部在外地、生产在黄石的企业,积极做工作鼓励他们将出口尽可能多的安排在黄石。二是“揽”回来,争取美尔雅、东贝集团等总部在黄石,分公司或进出口公司在外地的企业将出口更多的放在黄石。三是“捡”回来,对诺耐尔等自身有出口能力的企业,但出口业务却委托给外地贸易公司代理出口的企业,帮助企业实现自营出口,或由本地外贸公司代理出口企业产品。形成外贸新增和外贸回归共同发展的态势。

10、大力推进“走出去”战略,实现对外经济快速发展。一是精心组织企业“走出去”。组织经贸出访或投资考察,向企业推介参展,为企业提供各类外经贸信息、国际贸易供求信息,推动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引导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赴境外投资,建立资源开发、产品制造和市场销售基地,做好大冶有色、东贝集团、劲牌公司等企业境外投资的服务工作,引导、推动民营资本境外合法投资。二是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对申报的拟投资重大境外项目,实行专人负责制度。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密切联系,同时保持与商务部及商务厅的联系渠道,做到信息上下畅通无阻,保护企业利益最大化。三是推动外经促外贸工作。支持十五冶、华新等重点外经龙头企业的发展,及时跟踪掌握在谈境外工程承包项目进展情况,落实政策,强化服务,支持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扩大境外工程承包,带动工程项下出口。四是争创国家级外派劳务平台。加快对外劳务输出基地,不断建立和完善对外劳务选招、培训、输出、跟踪服务的网络体系。组织出口外派劳务专场推介会,积极拓展工程项目下的劳务输出。推进对外劳务服务中心建设,开展经常性宣传、管理和整治活动,规范对外劳务市场服务管理,积极申报国家级外派劳务平台。建立健全对外劳务群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确保我市对外劳务工作健康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