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策法规

黄石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来自:旅游部  时间:2017-08-28 

 

 

 

 

一、基础现实................................................................................................... 4

(一)发展成就........................................................................................... 5

(二)存在问题........................................................................................... 7

二、发展环境................................................................................................... 8

(一)发展机遇........................................................................................... 8

(二)面临挑战......................................................................................... 11

三、总体要求................................................................................................. 12

(一)指导思想......................................................................................... 12

(二)基本原则......................................................................................... 13

(三)发展目标......................................................................................... 14

四、空间布局................................................................................................. 17

(一)全域................................................................................................. 17

(二)一心................................................................................................. 19

(三)五区................................................................................................. 20

五、重点任务................................................................................................. 22

(一)构建品牌化的旅游产品体系......................................................... 22

(二)加强旅游市场的开发与营销......................................................... 27

(三)促进旅游产业的升级与融合......................................................... 29

(四)开展多层次的旅游区域合作......................................................... 34

(五)推动特色旅游标杆项目建设......................................................... 36

(六)健全完善旅游公共服务系统......................................................... 42

(七)全面实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 47

六、保障措施................................................................................................. 49

(一)完善综合协调机制......................................................................... 49

(二)改革旅游管理体制......................................................................... 49

(三)坚持推进依法治旅......................................................................... 50

(四)加大财政金融扶持......................................................................... 50

(五)优化旅游用地政策......................................................................... 51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52

(七)提升旅游环境质量......................................................................... 52

附表  黄石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库............................. 54

 

 


 

“十三五”时期,是黄石市推进“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成鄂东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的关键期,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城市转型发展的攻坚期,也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机遇期。随着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部署,黄石市旅游业迎来了历史性重大发展契机。本规划以《湖北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黄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指导进行编制,主要阐明未来五年黄石市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空间布局、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制定实施各级旅游规划和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市的行动纲领。

一、基础现实

“十二五”时期,黄石市将旅游业作为调结构、稳增长、扩内需、促就业、惠民生的重要突破口来抓,进一步夯实了旅游产业发展基础,完善了旅游产业体系,扩大了旅游市场规模,提升了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较好地完成了既定任务和主要规划指标。

(一)发展成就

1.旅游经济指标持续增长。“十二五”期间,全市旅游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两位数的年均增速,旅游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迸发出蓬勃生机和活力。旅游接待总人数由2010年的788.69万人次增加至2015年的1578.4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由2010年的40.62亿元增加至100.03亿元,占全市GDP8.14%,旅游业已事实上成长为黄石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2.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现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4家,3A级旅游景区6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1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家、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现代新村)1家、湖北省四星级工业旅游景区1家、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8家、湖北省旅游强区1家、旅游名镇1家、旅游名村2家、四星级以上农家乐8家,具有旅游吸引力并具备接待能力的旅游景区、旅游村镇等10家;旅行社45家,其中4A1家、3A14家;星级饭店24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家、四星级酒店4家、三星级酒店9家、客房2200间、床位数4000张;旅游汽车客运公司8家,旅游客车168辆;内湖游船120艘。已初步形成以“食、住、行、游、娱、购”等要素为主体,其他关联产业为支撑,并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旅游产业体系,奠定了黄石市旅游业发展的基石。

3.旅游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十二五”以来,旅游业在吸引投资上的综合优势日益显现,逐步形成了政府加大投入,外资、民营加快进入的多元化旅游投资格局,呈现出大型项目多、投资领域广、项目结构优、投资主体全的显著特征。工业旅游、乡村旅游、湖泊旅游、体育旅游、赏花旅游、森林旅游等领域成为各类资本聚集的“洼地”,尤其是独具特色的工业遗址旅游项目建设卓有成效,有望成为黄石旅游业发展的龙头。据初步估算,全市投入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资金54.5亿元;招商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32个,投资总额179.4亿元,到位资金42.5亿元。

4.旅游发展保障坚实有力。“十二五”期间,市政府领导提出的“以旅游的理念统领城市规划建设、建设中国最美的工业城市”的旅游发展理念在全市形成广泛共识。先后启动或完成了《黄石市旅游发展规划(修编)》、《黄石市“两区两带”旅游精准扶贫规划》、《大冶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仙岛湖生态旅游总体规划》等重要规划10余个,为指导和引领黄石旅游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与此同时,还相继组建了黄石市文化旅游投资公司、黄石市东方山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大冶湖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公司等,完善了旅游发展投融资平台。 

(二)存在问题

“十二五”时期,全市旅游业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旅游资源开发水平不高。黄石市旅游资源点分布较散,缺乏空间上、功能上的有机规划整合,尚未形成区域优势线路和特色板块。旅游产品特色不鲜明且同质化现象普遍,与市场需求存在错位,尤其是对入境旅游市场和高端旅游市场吸引力不强。旅游有效供给不足,观光旅游产品占比偏大,休闲、度假、体验类旅游产品比重较小,存在结构性失衡问题。

2.旅游产业整体实力不强。黄石市旅游业各项经济指标在全省各市州中排名相对靠后,产业综合实力较为薄弱,尚未构建起完整的旅游产业链。国家5A级旅游景区在全市范围内仍未实现零的突破,缺乏具有全局性引领带动作用的核心旅游吸引物和标杆示范意义的大型龙头旅游企业,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产业要素亟待提档升级,旅游名镇、名村建设仍需全力推进。

3.旅游公共服务配套不全。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对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黄石市的旅游公共服务存在明显短板。旅游接待服务体系方面,各级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尚需完善,旅游标识未实现全域化,自助导游服务亟待推广。旅游交通服务体系方面,自驾车营地、车辆租赁等服务设施建设仍有不足。旅游安全服务体系方面,安全标识需要进一步覆盖。

4.旅游形象宣传推广不力。“十二五”期间提出的“矿冶古都·山水黄石”的旅游主题形象虽然具有一定的差异化识别,但在特色化提炼和广泛性认知上仍显不足,加之对旅游形象宣传推广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有效的对外宣传促销,致使黄石旅游的知名度、满意度、美誉度还不高,在国内外的影响不大、印象不深。

二、发展环境

(一)发展机遇

1.政府转型发展战略激发产业活力。作为全国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黄石市委、市政府近年来提出了“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成现代化特大城市”的总体战略部署,强调以经济转型为着力点,以产业转型为出发点,以环境整治为切入点,以民生改善为落脚点,统筹推进城市功能、生态、社会全面转型。旅游业被誉为“朝阳产业”和“无烟工业”,在城市转型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将进一步激发旅游业的发展活力,促进旅游业成为新常态下的优势产业。随着黄石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也将进一步助推黄石旅游在更高平台上高水准发展。

2.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扩大市场需求。随着我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推进的不断深入,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小康”加“健康”的双康时代正在到来,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的必需消费品,旅游市场需求结构与消费模式正发生急剧变化与转型升级,尤其是国内旅游呈现消费人次和消费支出都明显增加的趋势。2015年,黄石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7536元、12004元,国内旅游规模达1578.2万人次,创历年新高。“十三五”时期,旅游需求将日益大众化,并继续呈现出“刚性需求”的特征,为黄石旅游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市场支撑。

3.内外交通条件改善增强区位优势。境内大广高速、杭瑞高速、黄咸高速和武石城际铁路建成通车,进一步强化了与长江黄金水道共同构成的“水路并进”的交通格局,拉近了与旅游中心城市武汉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增强了黄石市旅游交通的可进入性。随着武九客专、黄阳一级公路、大冶湖特大跨湖大桥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开工建设,将实现黄石市由通道型交通向枢纽型交通的转变。大交通促进大旅游,大旅游促进大发展。交通格局的优化,将更加凸显出黄石市的旅游区位优势。

4.旅游产业融合创新拓展增长空间。产业融合是当前时期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产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和产业组织形式,产业融合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以文化旅游为主导的产业融合正在向农业、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广泛渗透,工农业观光、旅游装备制造、康养旅游、旅游演艺、旅游地产、旅游购物等发展迅猛。黄石市地矿科普、乡村民宿、特色庄园、露营徒步、创意农业、欢乐渔场、房车营地、文创基地、会展旅游等新业态前景广阔。

5.精品景区深度开发夯实发展基础。“十二五”时期,黄石市与鄂旅投合作组建的东方山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拉开了以东方山为“引爆点”的旅游景区大开发序幕,形成了重点景区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随着园博园、矿博园相继建成开放,极大地丰富了黄石市作为中国园林城市和传统矿冶城市的特色内涵。“两区两带”、“两镇一区”美丽乡村旅游带的大力建设,使得一批极具旅游发展潜力的特色乡村旅游景区脱颖而出。“十三五”时期,这些精品旅游景区的持续深度开发与完善,将推动黄石市旅游业的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

(二)面临挑战

1.经济增长下行风险仍然存在。从全球经济发展形势来看,世界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大宗商品价格下滑,货币政策调整以及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等问题突出。中国经济也进入“L”型发展的新常态时期,减速度、调结构、上台阶成为新的战略取向,如何处理好旅游业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旅游业持续、创新、倍增发展,使旅游业成为黄石市“十三五”经济发展的引擎,将是黄石市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2.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虽然黄石市旅游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产业结构、市场体系、企业能力、产品供给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加快转型升级。调整旅游产业结构,要合理配置旅游六要素,形成高效、有机的产业链;拓展旅游市场体系,要以扩大内需为主,兼顾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提升旅游企业能力,要强化旅游企业管理和旅游服务创新,促进旅游企业的品牌塑造和规模成长;优化旅游产品供给,要实现旅游产品种类多元化、体验化发展,由单一观光旅游产品向休闲度假为基础的多元休闲旅游产品转变。

3.区域旅游竞争态势日益加剧。“十三五”时期,周边地区与黄石市同样面临着政策利好、消费增长、投资青睐、产业联动、交通改善等大好机遇,旅游发展空间的争夺将空前激烈。在区域旅游竞争格局中,武汉市作为首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及国家休闲旅游示范城市的极化效应明显,黄冈市、咸宁市、九江市借助资源比较优势强化措施奋力推进,对黄石市旅游市场形成四面挤压。在既要解决自身问题又要面对严峻挑战的艰难局面中,只有勇于创新和跨越发展,积极探索弯道超越的发展路径,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国家发展战略、湖北省“两圈两带”发展战略和我市“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发展战略,围绕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四新经济”主旋律,以建设中国最美工业旅游城市、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世界地矿科普旅游名城为支点,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开放合作为路径,以依法治旅为保障,深入实施旅游全域化、旅游智慧化、旅游标准化、旅游融合化、旅游品质化“五化协同”,大力推进旅游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将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黄石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1.生态为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生态文明融入“美丽黄石”建设之中,尊重黄石市“半城山水半城湖”的独特地域生态系统,着力保护和修复以仙岛湖、大冶湖、保安湖、磁湖、网湖等为代表的湖泊湿地生态和以东方山、七峰山、黄荆山、父子山、龙凤山等为代表的山地森林生态,因地制宜,因景制宜,节约资源,低碳发展,推进旅游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

2.特色为本。特色是品牌打造的根基,是旅游吸引力的源泉。大力挖掘黄石市深厚的矿冶文化底蕴,依托丰富的工业遗产、地矿遗迹特色资源优势,精心规划和精准打造“中国最美工业旅游城市”强势旅游品牌,同时注重境内湖泊湿地、山地森林、佛教丛林、风情乡村等旅游资源的主题性和差异化开发,形成黄石市工业旅游和地矿科普旅游特色彰显、其他专项旅游异彩纷呈的旅游大格局。

3.产业为重。从旅游产业的角度深度契合黄石市的“产业强市”战略,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促进旅游产业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合理调整旅游产业布局,不断壮大旅游产业规模,推动旅游发展向国际化、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转变,旅游产品由单纯观光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旅游服务向优质高效转变。

(三)发展目标

将旅游业作为促进黄石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作为统筹黄石城乡发展和“四化同步”建设的重要抓手,并培育成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高品质的现代服务业,实现旅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力争到“十三五”末,把黄石市建设成为生态优良、文化丰富、配套齐全、国内一流的旅游度假城市,实现向世界地矿科普旅游名城、中国最美工业旅游城市、长江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和鄂东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的跨越发展。

1.旅游经济指标。2020年,接待入境旅游者达4500人次,年均增长12%;旅游外汇收入达180万美元,年均增长15%;入境旅游者人均停留天数2天,人均花费400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达2600万人次,年均增长10%;国内旅游收入达180亿元,年均增长12%,国内旅游者人均停留天数2.5天,人均花费达700元。旅游总收入占全市GDP比重达10%

2.产业要素指标。2020年,成功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城市,建成国际化会展场馆1处,全市力争新增世界文化遗产项目1个,新创2个以企业为依托的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新增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4家,新增4A级旅行社2家、3A级旅行社6家,新增五星级酒店1家、四星级酒店2家,新增四星级以上农家乐5家,新创湖北旅游强县1家、湖北旅游名镇2家、湖北旅游名村4家、湖北旅游名街2条、省级旅游特色小镇2家。

3.社会效益目标。2020年,旅游就业人数实现跨越式增长,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3万人,旅游间接就业人数达10万人。坚持游客满意、市民满意为旅游休闲发展的第一宗旨,确保每年游客满意度达90%以上,在全省各大旅游城市满意度排名中位居上游;确保市民出游比例提升至50%,年均出游次数达1.2次。

1  黄石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主要指标

指标

类型

指标

名称

指标

单位

2015

基数

2020

目标值

年均

[累计]

旅游

经济

指标

接待入境旅游者

人次

2527

4500

12%

旅游外汇收入

万美元

91.10

180

15%

入境游人均停留天数

1.83

2

[0.17]

入境游人均花费

美元

357.69

400

[42.31]

接待国内旅游者

万人次

1578.20

2600

10%

国内旅游收入

亿元

99.94

180

12%

国内游人均停留天数

2.11

2.5

[0.39]

国内游人均花费

633.25

700

[66.75]

旅游接待总人数

万人次

1578.45

2600.45

10%

旅游总收入

亿元

100

180.13

12%

旅游收入占全市GDP比重

%

8.14

10

[1.86]

产业

要素

指标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0

1

[1]

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城市

0

1

[1]

国际化会展场馆

0

1

[1]

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0

1

[1]

全国工业遗产旅游基地

0

1

[1]

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

1

3

[2]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1

3

[2]

5A级景区数量

0

1

[1]

4A级景区数量

4

7

[3]

4A级旅行社

1

3

[2]

3A级旅行社

14

20

[6]

五星级酒店

1

2

[1]

四星级酒店

4

5

[1]

四星级以上农家乐

8

13

[5]

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

8

12

[4]

湖北旅游强县

1

2

[1]

湖北旅游名镇

1

3

[2]

湖北旅游名村

2

6

[4]

湖北旅游名街

0

2

[2]

省级旅游特色小镇

0

2

[2]

社会

效益

目标

旅游直接就业人数

万人

2

3

[1]

旅游间接就业人数

万人

5

10

[5]

游客满意度指数

%

80

90

[10]

市民出游比例

%

25

50

[25]

市民年均出游次数

0.6

1.2

[0.6]

 

注:1. [  ]内为累计数;2. 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比价按1:7测算。

四、空间布局

坚持以全域旅游观统领全市旅游发展,通过全面优化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旅游功能、旅游要素和产业结构,形成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全民共享的全域旅游目的地。坚持综合、协调、平衡、优化、效能的布局思路,根据资源禀赋、市场需求与道路交通等条件分析,以城市为依托、以山湖为主线、以交通为支撑,全面构建“一心五区”的旅游空间结构,形成“一心引领、五区联动”的旅游发展格局。

(一)全域

1.黄石港区。品牌形象为“长江港城,休闲新都”。借势长江经济带建设,打造长江大型旅游港、国际旅游自由购物区等大型项目,同时创意开发利用华新水泥厂旧址,依托磁湖、大众山以及万达东楚文化旅游名街,完善城市服务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打造黄石港城休闲消费核心区。

2.下陆区。品牌形象为“拜佛东方,养心下陆”。重点依托东方山景区,按照“生态为本、文化主导、功能复合”规划理念,重点突出“东方山药师佛文化、药师健康养生文化、东方朔神异文化”三大文化,以宗教朝拜为主,融合养生、度假、休闲等多种功能,打造国际一流的禅养旅游度假区。

3.铁山区。品牌形象为“中国铁山,世界铁城”。以黄石矿山公园为核心资源依托,以工业文化为主题,以申遗为契机,整合矿冶老街、熊家仙境度假区、华藏寺等资源,打造以矿业文化体验为主要功能,融合生态观光、乡村休闲、房车露营、宗教朝拜等功能的工业旅游区。

4.西塞山区。品牌形象为“江山西塞,都市绿心”。以西塞山为品牌,以中国最大的城中草甸——黄荆山森林公园为主要特色,重点建设西塞山景区和黄荆山景区,同时整合凉山景区、牯牛洲江心岛屿等,打造黄石市的城市绿心和市民及游客城中运动休闲的核心区。

5.大冶市。品牌形象为“青铜故里,缤纷大冶”。依托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打造旅游龙头和市场引爆点;重点提升上冯九古奇村、沼山乡村公园、龙凤山生态园、茗山楚天香谷、鑫东生态园等特色乡村旅游景区,同时整合金湖生态园、雷山风景区、保安湖等,实现景区请客,乡村留客。

6.阳新县。品牌形象为“山湖度假,仙境阳新”。以山湖生态为基底,重点开发仙岛湖、网湖、七峰山三大极品资源,整合龙港镇红军街、五夫生态园等,打造以湖泊度假为特色,湿地观光、山地运动为重点,红色、商贸文化体验和农业采摘为补充的综合旅游产品。

7.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品牌形象为“诗画田园、康养福地”。一方面依托大王镇高效农业示范板块、马家湖优质蔬菜示范板块、九垴十三凼花卉苗木种植板块、女儿山白茶种植农业板块、观赏花卉种植板块五大现代农业板块,根据各个农业板块的自身特色,形成“田、园、林、茶、花”五种不同类型的农业休闲观光区域。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科普教育、山水运动、休闲养生旅游项目,重点开发黄石矿博园、环父子山综合项目、黄金山温泉小镇、大冶湖休闲养生带、生态运动养生休闲区,形成科普教育、温泉度假、户外拓展和休闲养生等多种旅游产品组成的“中国康谷”综合旅游区。

(二)一心

即环磁湖文化旅游服务核心区。区域范围包括黄石港区、下陆区、铁山区、西塞山区全部及大冶市、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部分区域。依托“江、山、湖、城”为特色的环湖型城市区域,结合湖岸布置,同文化休闲、综合商业和传统风貌等特色活动区相互结合,构成环磁湖的公共活动空间体系;通过改造铁路、城市公交、慢行交通系统和水上交通系统,形成环磁湖的旅游交通网络,高水平建设黄石市旅游接待、集散、服务和旅游产品展示中心。重点发展三大特色核心:一是围绕黄石五大工业遗址形成的工业遗产文化核心,彰显地矿科普、工业遗产特色;二是围绕东方山、西塞山、黄荆山国家健身步道、磁湖、大冶湖等形成山湖景观休闲核心,彰显依山傍湖的城市景观特色;三是围绕中心城区、黄石港、地铁站、大冶湖生态旅游新城形成的旅游综合服务消费核心。

(三)五区

即保安湖特色产业集聚区、大冶湖生态康养体验区、仙岛湖湖泊精品度假区、富水河湿地乡韵观光区和果城里山地运动休闲区。基于全市不同片区的旅游资源特色、旅游发展水平、旅游格局定位、旅游发展方向,着眼全市整体联动,因地制宜地推进五大特色区域板块旅游业的发展。

1.保安湖特色产业集聚区。区域范围主要涵盖保安湖周边乡镇,包括保安镇、还地桥镇、金山店镇、茗山乡。围绕保安湖做强特色农业产业;依托保安湖,发展湿地观光运动产业、莲产业;依托中国民间石雕艺术之乡——尹解元村,发展手工艺品产业;依托黄金湖村,发展“渔家乐”产业;依托沼山村,发展特色瓜果产业;依托茗山中国乡村园博园,发展花卉产业,形成湿地生态旅游和休闲农业旅游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2.大冶湖生态康养体验区。区域范围主要涵盖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两镇一区”,即大王镇、太子镇和金海煤炭开发区。围绕大冶湖做强生态康体养生游,依托黄石城郊区位及黄石城市发展进入2.0时代(大冶湖时代)的大背景,对接黄石、武汉、九江等城市居民生态康养需求,创新乡村休闲新业态,辐射周边乡村旅游发展,创造绿色 GDP 的主战场。

3.仙岛湖湖泊精品度假区。区域范围主要涵盖仙岛湖周边乡镇,包括王英镇、三溪镇。以仙岛湖及滨湖村落为主要依托,规划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仙岛湖“碧波荡漾、千岛竞秀”的特色景观为核心吸引物,结合沿线四季花村打造,开发滨湖度假、湖岛休闲、湖岛养生系列产品。

4.富水河湿地乡韵观光区。区域范围主要涵盖富水河流域周边乡镇,包括富池镇、陶港镇、枫林镇、木港镇、排市镇、兴国镇、龙港镇、洋港镇。以网湖申报国际重要湿地为契机,在强化湿地保护基础上,丰富湿地的观光功能,使网湖及其周边湖泊群成为黄石乃至武汉城市圈的“美丽后花园”、“湖泊观光极”。在此基础上采取“景区+度假区+生态渔村”的圈层发展模式,以此带动区域旅游复合发展。

5.泛果城里山地运动休闲区。区域范围主要涵盖雷山、七峰山、龙凤山、大王山周边乡镇,包括陈贵镇、灵乡镇、白沙镇、浮屠镇、刘仁八镇、殷祖镇、金牛镇。依托雷山、七峰山及周边山乡资源,植入现代化的山地户外运动,形成山地运动休闲带,打造中国一流的山地运动休闲消费区。同时进行自然景观升级化,人文景观创意化,生产经营游憩化,配套设施特色化,打造“山地运动+山乡度假+养生养老”为一体的山地休闲运动度假目的地。

五、重点任务   

(一)构建品牌化的旅游产品体系

按照精品化、大众化、休闲化的旅游产品开发建设思路,以富有特色的景区建设为重点,以休闲性、体验性、娱乐性、智慧性旅游产品为主要开发方向,对接旅游市场,引领消费热点,深入实施品牌制胜战略,精心打造五大特色旅游品牌,重点推出六大主题旅游线路,策划组织四类品牌旅游节庆。

1.打造五大特色旅游品牌

1)工业文化旅游品牌。整合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华新水泥厂旧址、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遗址、东钢工业旧址、源华煤矿旧址等工业遗址资源,将其串成线、联成片,挖掘内涵、提升价值,在历史文化的活化、深度开发上做文章,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工业旅游产品。全面启动黄石矿冶工业遗产——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华新水泥厂旧址、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遗址捆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力争“十三五”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同时联合组建黄石市工业文化旅游区,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地矿科普旅游品牌。利用2017年举办中国(黄石)地矿科普大会的契机,整合全市地矿旅游资源,加快完善国家矿山公园、矿博园、地质博物馆、黄石市博物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功能,打造“博物馆群”,深入挖掘矿冶文化,展示矿物晶体,普及地矿科学知识,打造中国地矿科普旅游胜地。

3)佛教禅养旅游品牌。东方山旅游区由东方佛国、东方乐园、东方仙境三大板块组成,以药师佛道场为核心,集禅宗文化、生态休闲、康乐健身、修身养性、观光度假与一体,是黄石市旅游经济的新兴增长点。充分发挥东方山的佛教文化特色,结合国家建设特色小镇的政策导向,塑造中国最具东方禅意的养生休闲小镇产品品牌。

4)湖泊度假旅游品牌。擦亮黄石市“百湖明珠”名片,以仙岛湖为龙头、以大冶湖、保安湖、网湖、磁湖为支撑,采取多元化景观设计、主题化项目设置和休闲式氛围营造相结合的手段,形成“一湖一主题”的湖泊旅游产品组合,同时开发亲水游乐、湿地观鸟、湖鲜美食等特色旅游项目,建设全域湖泊度假旅游示范区。

5)多彩乡村旅游品牌。将建设美丽乡村、四化同步、旅游精准扶贫以及丰富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结合起来,实现旅游与农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乡村旅游品牌。加快推进龙凤山生态旅游区、沼山乡村公园、上冯九古奇村、枫林石田古驿、茗山楚天香谷、三溪口乡村园博园等提档升级,大力扶持姜福村“福”文化主题村落、北山村“寿”文化主题村落等开发建设。

2.推出六大主题旅游线路

1)工业文明寻踪游线。劲牌文化展馆——黄石国家矿山公园(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大冶铁矿园区)——华新水泥厂旧址——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东钢工业旧址——源华煤矿旧址——黄石江滩。

2)地质科普考察游线。西线:小雷山——大泉沟——天台山。南线:黄坪山——龙角山——董家口——仙岛湖。东线:黄石市地质博物馆——矿博园——园博园——黄荆山——大冶湖——棋盘洲——父子山——南岩峰。

3)环湖风情体验游线。环磁湖线:国家矿山公园——熊家境——东方山——磁湖——团城山——黄荆山——西塞山。环仙岛湖线:仙岛湖观景台——王英镇——野人岛——仙龙岛——观音洞——欢乐岛。环网湖线: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石田古驿。

4)户外康体运动游线。西线:园博园——奥体中心——东方山——熊家境。南线:园博园——奥体中心——刘仁八——龙凤山庄——北山头。东线:园博园——奥体中心——黄荆山——大众山——父子山。

5)红色经典探访游线。阳新龙港红色旅游区——湘鄂赣革命烈士陵园——大冶兵暴旧址——红三军团革命旧址——大冶南山头中心县委旧址。

6)美丽乡村休闲游线。西线:雷山——茗山花海——梅红山景区——上冯村——鑫东生态园。西南线:龙凤山庄——北山头——金柯村——高桥村——阳新乡村园博园——姜福村——新屋村。东南线:平原村——五夫农垦园——石田古驿。

3.策划四类品牌旅游节庆

精心组织旅游节庆,做到每个县市区有一个节庆品牌,一年四季有活动。重点策划组织好工业旅游、体育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四类具有黄石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

1)工业旅游节庆。突出黄石市工业旅游和地矿科普旅游特色,持续办好中国(黄石)地矿科普大会。在打造中国最美工业旅游城市的目标指引下,以黄石矿冶文化遗产为主要依托,创新策划并组织推出中国(黄石)国际工业旅游节,将工业遗产观光、地矿科普展示融为一体,努力办出特色、提升影响、创建国际品牌。

2)体育旅游节庆。结合黄石市打造鄂东“运动之都”的目标定位,以贯通全市的千里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系统为依托,策划组织中国(黄石)国际登山节,同时继续办好国际乒乓节和磁湖国际户外运动节。

3)文化旅游节庆。进一步彰显东方山佛教文化、西塞山神舟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各种地方性民俗的旅游价值,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东方山庙会”、“西塞山神舟会”、“果城里土主会”、“太子镇接大王”等民俗节会活动做大做强。

4)乡村旅游节庆。深入挖掘以乡村生态旅游资源为重点的节庆活动,将黄石乡村园林博览会打造成为在全省有影响力的旅游节庆品牌。以保安桃花节、磁湖樱花节、枫林油菜花节、铁山槐花节、白沙金银花节、茗山玫瑰花节、保安荷花节等“七朵金花”为龙头,带动黄石形成全域开“花”的乡村旅游格局。

(二)加强旅游市场的开发与营销

    审视和挖掘黄石市旅游优势和特色,进一步塑造黄石旅游品牌形象,多渠道推进旅游市场营销,全面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

1.旅游形象塑造

按照“彰显特色”和“常变常新”的原则,“十三五”时期着力推广“中国最美工业旅游城市”的旅游品牌形象和“工业旅游胜地、地矿科普名城”的旅游支撑形象。同时加强园林城市建设和赏花旅游开发力度,不断丰富黄石旅游的形象内涵,形成“矿都黄石·山湖花园”的旅游辅助形象,为外来游客营造出古城新韵、山湖相济、花香四溢的整体旅游意象。

2.市场开发方针

    1)巩固基础旅游市场。以武汉城市圈为主要对象,以黄石本地与武汉市为主导,组合设计和大力推广半日游、一日游、二日游旅游线路,形成市民就近游、城乡互动游、区域循环游齐头并进的旅游市场格局。

2)强化重点旅游市场。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经济圈、江淮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中国中部经济发展地区为主要对象,依托交通干线和重点景区,推出多种精品旅游线路,适应游客的多元化需求。

3)拓展延伸旅游市场。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等度假消费需求旺盛地区为主要对象,与武汉市开展全方位旅游合作,实现交通互联、信息互通、资源互享、客源互送、线路互推、节庆互动,从而获得市场增量。

4)扩大入境旅游市场。加强面向港澳台地区的旅游宣传推广,充分利用国际友好城市之间合作交流和国际性会展节事活动的吸引力,带动外国居民来黄石旅游,补齐黄石市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偏小的“短板”。

3.市场营销策略

1)综合宣传推广。把旅游形象纳入全市对外整体形象之中,把旅游推广纳入政府对外宣传、交流、合作的整体方案之中,在融入大局中扩大旅游宣传,放大旅游效应。大力推进旅游宣传与市情外宣、文化交流、经济合作、贸易推广等的结合,借势借力提升旅游的地位和形象。

2)传统大众广告。面向广大民众,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平台刊登或播出黄石旅游专题推介文章或节目;编制适合公众特点的旅游宣传品,通过社区宣传、广场宣传、手机宣传、车身广告和公共场所电子屏宣传等为民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全方位宣传黄石旅游目的地形象。

3)新兴媒介营销。大力实施“旅游+互联网”营销,在PC端的搜索推广方面,精心建设和维护黄石市官方旅游网站,与其他各类旅游网站、手机APP、社交账号等紧密对接,帮助各市区县旅游网站有效导流;在移动端互动分享方面,主要路径包括微信推送、微博交流、微电影推广等。

3)会展节事营销。做大做强传统节俗和现代节庆,继续举办或创新组织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庙会活动和乡村旅游节庆,扩大其参与范围和影响范围;争取组织策划或承办几次有影响力的国际性或全国性节会活动,有效利用这些节会来提升黄石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参加国内外及区域性的旅游博览会或由省市区旅游局主办的主题旅游活动,整体展示黄石市的旅游形象。

(三)促进旅游产业的升级与融合

坚持转型、升级、融合、创新发展,通过整合、优化、集成、拓展和衍生方式,推动基础性产业要素转型升级、融合性产业要素集成创新,构建旅游产业新体系,形成完备的旅游产业链。

1.推动旅游产业升级

1)旅游景区。按照景区即产业的发展思路,内抓景区的精品化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不断创新发展旅游产品,提升景区的吸引力和发展后劲;外抓景区的产业化建设,围绕精品景区组织实施各相关产业要素的配套发展,破解景区门票经济的发展难题。

2)旅游餐饮。重点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黄石菜肴和绿色食品、便携食品,打造黄石“十大名菜”、“十大名吃”等特色餐饮,支持中心城区和旅游中心城镇建设特色主题美食街区。鼓励社会餐馆积极面向旅游者服务,并结合旅游特点不断提高接待服务水平。引导城市近郊和景区规范发展以餐饮为主的“农家乐”、“渔家乐”、“林家乐”等旅游项目。

3)旅游住宿。适应旅游住宿需求普遍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构建多品种、多层次、布局合理、供需平衡的住宿体系。支持高星级酒店的发展;促进商务、度假、会议酒店的发展;推动特色酒店、主题酒店、绿色酒店的发展;鼓励并规范短租公寓、青年旅舍、乡村民宿、城市客栈、汽车营地等新型住宿业态的发展。积极引导社会旅馆通过改造达到星级标准。

    4)旅游购物。深度开发石开青铜器、佛圣堂木雕、尹解元石雕、刘小红刺绣、阳新布贴等旅游纪念品和黄石八珍、东方福饼、太子豆腐、龙凤山印子粑、阳新折子粉等旅游土特产。打通特色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全产业链,大力培育壮大旅游商品研发生产企业。支持旅游购物设施建设,在旅游集散地培育旅游纪念品市场或主题商业街。提升旅游者购物的便捷性,实现扫码下单,并形成专业的物流配送体系。

5)旅游娱乐。创新曲艺表演与景区旅游融合发展形式,依托旅游景区和城乡公共休闲空间,开发民间文艺表演、茶艺、棋牌、游戏游艺、河湖夜游等观赏性、时尚性、体验性强的娱乐项目。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建设旅游娱乐和旅游餐饮、旅游购物相结合的旅游综合体。

6)旅行社。引导旅行社建立服务增值、产业链拓展、在线交易等经营发展新模式。鼓励并引导本市旅行社与周边地区、省外旅行社开展深层次合作,同时引进知名品牌旅行社。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提高旅行社服务业的科技含量,提高旅行社的经营效率和水平。鼓励推出“个性化、高端化、定制化”旅游产品,进一步扩大旅游市场。

2.促进旅游产业融合

充分发挥旅游业综合性强、融合面广的特点,促进“旅游+”发展。延伸产业链,扩大产业面,构建旅游产业新格局。

    1)旅游+农业。以拓展农业功能、传承农耕文化为导向,促进生态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农业休闲产品开发,引导建设一批兼具科普教育、农业示范、农耕文化展示和休闲度假体验功能的休闲农庄、果园花园和农业产业园,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综合效益。重点支持大冶市楚天香谷芳香文化博览园、龙凤山现代农业产业园和阳新县五夫生态园等建设申报国家农业公园;大力支持大冶市保安镇农科荷田公园、阳新县枫林镇石田古驿生态旅游区等积极打造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2)旅游+工业。综合利用工业遗产、城乡建筑、工业成就、科教成就、高科技产业园区等特色资源,打造工业旅游景区。重点支持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争创全国工业遗产旅游基地。鼓励大型工业项目建设时,规划建设旅游通道和相应的旅游设施,使工业生产与旅游同规划、同建设、同运行。大力支持劲牌公司、新冶钢公司等工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标准化观光工厂,争创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

3)旅游+体育。促进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引进国内外高水平赛事,打造鄂东“运动之都”。充分发挥黄石国乒基地作为“世界冠军摇篮”、“中国乒乓球队之家”的广泛影响,继续办好国际乒乓节。大力开发户外体育休闲项目,优化提升熊家境、父子山、黄荆山、大众山、北山头等登山步道,建设贯通全市的千里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系统,举办全国攀岩、拓展等比赛,依托仙岛湖、保安湖等湖泊资源开发划船、赛艇等水上运动项目,依托磁湖、大冶湖等环湖道路开展公路自行车、马拉松等赛事活动。

4)旅游+康养。依托市内的山林、湖泊、温泉度假区、佛教圣地等要素资源,打造森林康养、湖岛康养、温泉康养、禅修康养系列健康旅游产品。重点支持七峰山、大众山、董家口、仙岛湖、网湖、雷山、排市等生态旅游区开发。结合养老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全力支持打造“中国康谷”,鼓励医疗、养老等行业进入景区,建设一批中医药保健、身体检查、养生护理、“候鸟”养老等专项特种旅游产品。

5)旅游+会展。充分发挥城市商旅会展功能,支持建设高规格、大容量、多功能的国际性会议展览中心,积极争取国内外各级各类会议、赛事或展览的承办权,促进旅游业与会展业共同发展。大力培育本土专业会展公司,积极策划和组办规模较大、带动性较强的会展活动。

6)旅游+科技。搭建高效的政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发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上预订、网上支付等智慧旅游,培育一批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不断提高旅游信息化管理服务水平。积极应用智能机器人、VR/AR 3D/4D等高新技术,开发并推广智能服务、实景模拟、沉浸体验等高科技旅游产品。

7)旅游+文化创意。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通过设立专项旅游文创投资基金,开设旅游众创空间、旅游创客基地,扶持一批旅游众创众筹企业。加大旅游企业和文化创意企业协同创新力度,联合进行产品创意设计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旅游企业,重点支持发展乡村民宿。

8)旅游+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与服务均等化,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通过发展旅游业引导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就地城镇化。深入推进铁山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支持大冶市创建湖北旅游强市,重点扶持刘仁八镇、王英镇等创建湖北旅游名镇,有效激发历史古村、资源大村、经济强村创建湖北旅游名村的积极性。

(四)开展多层次的旅游区域合作

    以“协调”、“开放”、“共享”理念为指导,务实推进不同层级的旅游区域合作,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家战略,全面参与武汉城市圈无障碍旅游区建设,积极推进市内重要片区的旅游一体化发展,不断拓展黄石市旅游业的发展空间。

1.开展长江旅游区域合作

紧扣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家发展战略,明确黄石市作为鄂东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定位,共建长江旅游黄金带。大力发展长江游轮旅游,完善长江游轮码头建设,增加黄石经停长江游轮班次,增开中短途城际长江游轮,联合推出系列主题游轮旅游产品,共同支持长江游轮旅游产业发展。积极参与策划和推广长江旅游整体形象,和域内其他城市联合组团赴海内外参加旅游交易会,联合举办国际和区域旅游推介会和招商会。申请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年卡”合作城市,更好地为广大散客旅游者提供便利,同时让更多旅游者了解黄石,到黄石旅游。

2.开展武汉城市圈旅游区域合作

依照经济空间的“点轴”发展规律,发挥黄石市作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的综合优势,定位于武汉城市圈旅游次增长极和大武汉的旅游后花园,联合武汉市打造湖北省最具活力的旅游生长轴线。同时利用武汉城市圈全域旅游联盟成立的契机,与“1+8城市圈”内其他城市展开深度合作,实质性地推进城市间资源互享、客源互引、线路互推、信息互通、节庆互动、交通互联、争议互商。在武汉城市圈内完善旅游城镇与主要旅游景区间的公共交通,实现城市圈公交卡、旅游卡的互联互通,打造一体化“无障碍”旅游环境,共同繁荣武汉城市旅游圈。

3.开展市内重要旅游片区合作

围绕黄石市“两区两带”、“两镇一区”建设,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区域合作,共同打造黄石市美丽乡村旅游展示带。“两区两带”片区以316国道为轴线,以仙岛湖、龙凤山为龙头,构建“一轴串联、两极引领、三区贯通”的旅游发展格局;“两镇一区”片区依托大冶湖和幕阜山系分别打造休闲养生旅游带和健康运动谷,形成“三横一纵,一环多站”的旅游交通体系。此外,从旅游产品组合的角度,还可实现黄石市境内众多山体与湖泊的合作开发。

(五)推动特色旅游标杆项目建设

按照产业化发展原则,借鉴现代产业园区发展理念和模式,着力建设多种类型的旅游产业园区。按照“以产业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原则,借鉴国内外旅游类特色小镇的成功经验,全力打造多个富有活力的旅游特色小镇。按照“大投入建设旅游大项目,主题化打造旅游大卖点”的思路,培育旅游核心吸引物,重点推进重点旅游景区的提升发展。

1.建设多种类型的旅游产业园区

1)国家工业旅游基地。依托丰富的工业遗址资源,以工业遗产保护为前提,以文化旅游创意为特色,再现传统工业工艺流程,再造传统工业厂区设施,促进旅游要素和新型业态聚集,以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华新水泥厂旧址和东钢工业旧址为重点建设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同时以劲牌公司、新冶钢公司依托,以展示现代工业成就为主旨,争创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2)国家旅游度假区。依托“旷世湖城”的景观特色,从满足高端旅游者较长时间的旅游综合需求出发,以休闲居住、文化娱乐、康体健身、餐饮购物等为主要内容,综合利用资源和环境,深度开发各类旅游服务和产品,重点围绕仙岛湖、大冶湖、保安湖和网湖建设国家旅游度假区。

3)国家康养基地。依托优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配套医疗、休闲、度假、体育、居住、护理等主要业态,构建健康保障服务、生活保障服务、文体娱乐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推出全龄社区、分时度假等康养产品,重点支持“中国康谷”建设国家康养基地。

4)国家乡村公园。依托原生态乡村,通过休闲旅游产业导入的嵌入式发展,打造庄园经济,丰富乡村酒店商务、度假休闲功能,引导城市居民回归乡村的生活方式,重点以上冯村、沼山村、八角亭村、熊家境村作为先行试点,打造现代新型乡村旅游区,争创国家乡村公园。

5)黄石“礼道”产销基地。在注册“黄石礼道”商标的基础上,以特许经营的模式,推动多企业合作和多产业联盟,建成大型旅游商品产销基地,挖掘黄石旅游商品资源优势,加强创意策划,生产、推广、销售具有黄石特色的系列旅游商品。

6)鄂东“味道”体验园区。塑造“舌尖上”的鄂东饮食文化特色,集结鄂东地区风情浓郁的风味小吃、非物质文化饮食老店、民间小吃传承大家、传统老式作坊等饮食要素,打造集鄂东佳肴、特色小吃于一体的一站式鄂东“味道”(餐饮)体验园区。

2.打造富有活力的旅游特色小镇

抢抓国家实施特色小镇建设的重大机遇,将各种主题鲜明的旅游特色小镇作为引领全市旅游业创新发展的试验田与主战场。

1)优先开展旅游特色小镇示范点建设。根据湖北省出台的《关于加快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力争35年在全省规划建设50个国家级省级特色小(城)镇的文件精神,在全市范围内遴选产业基础扎实、地域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广阔的旅游特色小镇项目争创国家级或省级特色小镇。优先支持市文旅投公司投资的东钢工业文创旅游小镇、铁山矿冶文化旅游小镇和鄂旅投公司投资的铜绿山青铜文化旅游小镇开展旅游特色小镇示范点建设。

2)大力扶持旅游特色小镇储备库项目。注重旅游特色小镇的梯级培育工作,引导各类投资主体积极参与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工作,形成数量充足、类型丰富的旅游特色小镇项目储备库。尽快出台《黄石市关于加快旅游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开展市级旅游特色小镇的创建评选活动。大力扶持市文旅投公司围绕地矿科普文化博览园及展览中心项目建设地矿科普旅游特色小镇、围绕黄荆山温泉旅游资源建设黄荆山温泉旅游特色小镇、鄂旅投公司深入挖掘东方山禅修文化建设东方养生旅游特色小镇。

3)有效实施旅游特色小镇建设PPP模式。创新旅游特色小镇建设投融资机制,大力推进各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利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金,共同发起设立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基金。一方面通过PPP项目实施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另一方面通过授予社会资本旅游运营权做精做强特色小镇旅游产业。

3.推进重点旅游景区的提升发展

1)东方山宗教文化旅游区。以东方山风景区为核心,整合周边的乡村资源,构建山地养生度假禅境、山林观光奇境、山水休闲胜境、山顶瞻礼圣境四大空间布局,形成“一园三区”,即“东方文化园”、“东方奇观景区”、“东方圣境景区”和“东方乐居景区”,辐射带动周边下陆及铁山城区、佛禅静养小镇发展,最终打造成中国佛禅养生圣地。

    2)大冶铁矿工业遗址旅游区。按照采矿博览区、汉冶采坑观光区、国家复垦示范观光区、游乐探险区等四大功能分区进行空间布局,利用现有厂房及周边场地进行不同项目设置,深度开发“百草石锅”、“幽居营宿”、“悠境探寻”、“枫之谷上”、“绝顶览山”、“复垦荣光”等新景点,着力打造集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探秘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工业旅游特色景区。

3)父子山——大冶湖生态健康旅游区。坚持文化、体育、旅游多业融合,以生态运动、健身体验的户外运动产业为主导,以特色主题休闲、美丽乡村游的文旅休闲产业为支撑,建设父子山——大冶湖生态旅游目的地;坚持医养结合、运动康复相结合,建设父子山——大冶湖国家运动康复中心。按照“中国康谷”的总体定位来打造国际生态运动休闲旅游度假区。

4)铜绿山青铜文化旅游区。加强特色青铜小镇、游客服务中心、引导标识系统以及与交通干线连接公路、宾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充实古铜矿遗址内容,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将景区建设成为以青铜文化寻根游为主要功能,以休闲观光游为辅助功能,以青铜文化为品牌的国家级大遗址公园。

5)雷山风景旅游区。以小雷山、大泉沟、天台山为支撑,打造奇石温泉、幽谷泉瀑和佛教文化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的旅游景区集群。发展特色旅游养生产业,以“大健康产业”为核心,加快推进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将雷山打造为高端养生旅游项目,实现旅游观光与健康养生有机结合。

6)七峰山森林生态旅游区。以“休闲养生”和“生态旅游”为主线,按照中部文化体验、北部生态度假、东北峰林观光、西南洞水探奇的功能导向,深度开发三教文化园、梅林山庄、七峰茶园、南岩峰、望峰岭、枇杷洞、龙泉湖等重点项目和景点,将七峰山打造成为湖北省最重要的三教文化繁衍地和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7)西塞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深入挖掘西塞山的文化底蕴,塑造景区旅游主题形象,修建、改建或复建报恩寺、龙窟寺、牡丹亭、桃花亭、知秋亭、隐月台、禅归台等传统景点,重现“西塞十二景”,拓展建设野外露营地、户外拓展基地、背包客服务站等娱乐游憩项目,将西塞山建设成为文化特色凸显、生态环境绝佳的滨江山水文化公园。

8)仙岛湖生态度假旅游区。以岛、湖、山完美融合为独特胜景,以高品质的岛湖休闲度假为特色,按照“三山嵌一湖、一环串九区”的空间结构进行总体布局,大力推进天空之城、东源创意文化谷、仙岛之夜灯光工程、生态农业观光园、湖鲜美食街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将仙岛湖打造成为集生态保育、山水观光、养生运动、文化体验、品质宜居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9)保安湖湿地生态旅游区。通过兴建国际自行车赛道、水上娱乐赛艇、足球场、网球场、沙滩排球场、羽毛球馆、健身馆等基础设施,构建环保安湖湿地游憩环。建设保安古镇与黄金湖(东风农场)两个旅游集散中心,大力开发西海半岛、磨山半岛、黄金湖、野溪嘴、保安口等5个支撑旅游景区,将保安湖及其临湖区域打造成国家湿地公园。

(六)健全完善旅游公共服务系统

强化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市场参与、社会协同,大力推行旅游标准化建设,以“六大工程”为抓手,着力构建主客共享、体系完备、优质高效、安全舒适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黄石旅游环境。

1.智慧旅游建设工程

1)建设智慧旅游云集群平台。完善智慧旅游应用数据库,建立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智慧旅游行业管理平台、智慧旅游互动营销平台等三大应用平台,形成开放的智慧旅游标准化数据接口,配套方便适用的移动客户端(黄石旅游通APP)和虚拟旅游平台,推动旅游公共服务信息数据向社会开放,为游客、企业、政府提供不断升级的数据服务。

2)制定旅游要素相关智慧旅游规范。出台智慧旅游景区服务规范,推动A级景区实现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景区游客集中区域免费WIFI全覆盖。出台智慧旅游饭店规范,推动星级饭店实现自助入住和退房系统、客房多媒体自助服务终端、饭店智能客房控制系统、客房全网销售共享系统等。出台智慧旅行社促进规范,提升政企网上办事效率,全面推广ERP系统管理,实现旅游线路规划、产品组合预定、宣传销售、质量管控智能化。

3)开展智慧旅游示范带动。优先推动铁山区、大冶市智慧旅游试点建设。鼓励各地建设集旅游咨询、展示、预订、交易于一体的智慧旅游乡村服务平台。引导社会资本建设智慧旅游产业基地、线上线下融合基地、旅游信息化人才培育基地、创新企业孵化基地。

2.旅游交通便捷工程

1)健全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构建“三纵三横四桥两环”高速公路网,形成以黄石为中心,2小时抵达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4小时抵达国内一线城市。推进黄石铁路建设和布局调整,积极争取国家规划建设的沿江高铁过境黄石,构建“一带一环两翼”的铁路网格局。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畅通长江中游干线航道,建设长江游轮旅游码头,开发富水、大冶湖等支流骨干航道,打造江河连通、江海直达的“一江一河两湖”绿色水运航道网。

2)完善旅游公共交通体系。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集散中心网络,形成“市、县(区)、镇”全域三级旅游集散中心体系。加强集散中心与主要景区景点的联系,开通旅游公交专线,实现到访黄石游客的“零距离换乘”,为游客交通出行提供便利。加大旅游道路生态化改造投入,沿路或环湖打造一批适合游客自驾、骑行、泛舟、步行的旅游风景道。

3)配套旅游交通服务设施。以高速公路网为支撑,以国道、省道、县道、古驿道为延伸,依托沿线高速公路服务区、重要交通节点、有条件的加油站、主要景区景点等,合理布局一批集旅游资讯服务、汽车服务、餐饮、厕所、休憩、购物等于一体的特色旅游驿站,优化自驾游便利服务环境。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建设房车营地。

3.旅游咨询服务工程

根据全市旅游发展大格局,按照“枢纽+触角”结构和旅游服务前置化、网点化思路,建立多层次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一是配套各级旅游集散中心设置相应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二是依托景区景点、旅行社沿街门店、星级饭店等窗口服务单位布局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三是在旅游集散中心辐射范围未能覆盖且人流密集处,如城市主要商业区或广场等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四是深入社区建立系列旅游特色服务站,为游客与市民提供信息问询服务。

4.旅游标识系统工程

以统一管理、规范设置、合理布局为原则,按照旅游标准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主要景区周边、高铁站、水运码头、长途汽车站的旅游交通引导标识和旅游形象展示标识。强化主要旅游城市、旅游集散地、重点旅游区的多语种旅游标识。结合导向性、科普性、警示性、说明性和趣味性,重点加强A级景区景点、旅游度假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古村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旅游标识体系建设。鼓励利用文字标牌、导游讲解、声像解说、便携式电子导游讲解、可携式出版物、触屏式解说、二维码识别解说等多元化解说方式。

5.旅游厕所提升工程

按照国家旅游局关于“旅游厕所革命”的工作部署,充分调动旅游、规划、城管、交通、环保以及企业等的积极性,属地管理与部门联动,统筹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围绕“数量充足、干净无味、管理有效、游客满意”的目标,加快推进以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沿线、交通集散点、乡村旅游点、旅游餐馆、旅游娱乐场所、休闲步行区等场所为重点的旅游厕所建设与改造,加强旅游厕所的管理与维护。在坚持旅游厕所实用功能的基础上,加强旅游厕所的文化建设和景观建设。鼓励倡导市内3A4A级旅游景区及重点旅游场所建设第三卫生间。

6.旅游安全救援工程

贯彻落实《旅游法》,进一步明确各相关主管部门的旅游安全监管职责,推进旅游安全监管制度建设,努力构建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对各类景区、旅行社、星级饭店、旅游客运等企业单位的安全监管,健全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将旅游安全作为突发事件监测和评估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旅游气象、地质灾害、生态环境、流量控制等监测和预报预警系统建设。将旅游应急管理纳入各级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加强旅游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和救助机制建设,统筹部署市级旅游安全救援指挥调度中心、县(区)级旅游安全救援工作站、镇级旅游应急救援点三级旅游安全救援系统,健全完善公共救援、公益救援与商业救援三大救援机构体系。政府主导建立信息共享的协同应急与救援平台。

(七)全面实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

深入贯彻《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精神,按照全市扶贫对象稳定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全市比全省提前一年全面完成脱贫任务的目标,全力推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走向深入。

1.加强乡村旅游扶贫资源整合与统筹规划

进一步做好旅游扶贫建档立卡村(户)的精准识别工作,以旅游与相关部门资源整合为手段,统筹规划,借势而为,建立有利于贫困村和贫困户旅游精准脱贫的长效机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在新农村连片开发、水利建设、交通建设、城镇建设、生态建设、扶贫开发、现代农业开发、生态文明村建设、宜居乡村建设、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危房改造中充分考虑旅游功能,将各行业、各部门扶贫政策、规划、资金和项目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全要素、集约化的投入,最大限度地释放扶贫资金和政策的含金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多部门共同参与的一体化旅游扶贫格局。

2.多措并举拓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路径

精选扶贫项目,优先扶持具有资源特色和市场竞争力、区域带动性强的项目。实施智力帮扶,全方位开展村官培训、乡村旅游带头人培训和乡村旅游技能素质培训,“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乡村旅游培训2000人次。加强公益宣传,站在社会公益扶贫的角度,加大贫困地区旅游产品和线路的宣传力度。鼓励结对帮扶,积极发动旅游企业、旅游院校、旅游科研单位与旅游扶贫对象结对子,特别是结合旅游扶贫建档立卡村(户)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

3.鼓励引导农村贫困人口把握旅游脱贫机遇

引导有条件的贫困户直接参与乡村旅游经营,如开办农家乐和经营乡村旅馆、民宿、客栈。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在附近的乡村旅游经营项目直接就业,参与接待服务。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引导贫困户面向外来旅游者出售自家的农副土特产品来实现增收。鼓励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土地租赁或房屋财产租赁等参与乡村旅游经营,获取分红或租金收益。

六、保障措施    

(一)完善综合协调机制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与统筹协调,结合实际,完善横向协调机制,优化纵向联动体系,逐步建立健全上下一致、齐抓共管的旅游综合协调机制。建立市政府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全市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部门职能交叉的难点问题和社会关注度高的热点问题。强化旅游行政部门的综合协调职能,以省旅游局升格为旅游发展委为契机,在全市范围内选取旅游发展基础好的县市区为试点,实现从旅游局升格为旅游委。建立旅游行政部门与各个成员单位之间的联合督查制度,确保旅游市场监管到位。积极推进各县市区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启动《黄石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黄石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黄石市工业旅游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推进旅游规划与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规划的衔接,增强规划的统一性、权威性和长效性,提高旅游发展合力。

(二)改革旅游管理体制

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加快国有旅游区“去行政化”改革,推动旅游经营管理权下放,国有资源与社会资本有效组合,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鼓励旅游景区组建或引进专业化的运营管理公司,构建“政府引导、公司运作、社区参与”经营管理模式,提升全市旅游景区建设管理水平。结合政府职能转移,推进旅游行业协会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完全脱钩,加快旅游中介组织培育。创新导游管理体制,实施导游自由执业制度,完善导游薪酬体系,鼓励社会导游自由执业,加强导游征信系统建设。

(三)坚持推进依法治旅

    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湖北省旅游条例》,依法依规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履行有效合同。坚持依法规范旅游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坚持依法为旅游者提供全面的安全保障,坚持依法打击一切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加紧完善全市旅游法规体系,加快制定房车露营地、乡村民宿等旅游新业态的地方管理规范,为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法规制度环境。

(四)加大财政金融扶持

各级财政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规划编制、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与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其增幅不低于地方国民生产总值增幅。主动争取国家、省级旅游专项扶持资金,在安排促进服务业发展、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新农村建设、节能减排、文化遗产保护等专项资金时,加强对旅游企业和项目的支持。引导投资机构及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产业,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中小企业信贷支持,探索通过PPP模式投资、建设、运营旅游项目。进一步放大现有旅游投融资平台,为旅游重点项目提供融资服务。允许商业性开发景区依托景区经营权和门票收入等开办质押贷款业务。鼓励乡村旅游经营户以互助联保方式实现小额融资。

(五)优化旅游用地政策

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优先保障旅游项目用地供给。对符合相关规划的旅游项目,按照项目建设时序,及时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依法办理土地转用、征收或收回手续,积极组织实施土地供应。鼓励支持利用荒地、荒坡、荒滩、废弃矿山和石漠化土地等开发旅游项目;鼓励以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方式供应旅游项目建设用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使用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共同举办住宿、餐饮、停车场等旅游接待服务企业。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实施“人才强旅、科教兴旅”战略。制定黄石市旅游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两大方式,建设适应旅游业转型与创新发展要求的旅游人才队伍。通过建立高端旅游人才库、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紧缺技能人才等举措来引进外部高端人才。深入实施“百千万”旅游人才培训工程,建设一批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构建“政府+高校+企业”的旅游人才培训体系。加强旅游标准化制定与评定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引导大学生驻村帮扶或返乡创业。

(七)提升旅游环境质量

建立健全旅游环境保护管理、旅游生态补偿、生态环境安全底线控制、旅游环境动态监测等系列机制,加强旅游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实现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良性循环。在旅游开发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控制开发强度,尽量保留和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生态容量,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旅游企业节能减排,倡导文明、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引导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将黄石市打造成生态友好型旅游目的地。


附表  黄石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库

序号

项目

名称

投资主体

(责任单位)

建设

属地

建设

性质

计划投资额(亿元)

项目建设进度情况

正在建设

正在报批

正在规划论证

正在策划

工业旅游类项目

1.     

环磁湖老工业区华新旧址文化旅游项目

市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

黄石港区

新建

6.3

 

 

 

2.     

华新水泥厂旧址保护修缮工程(保护与展示利用工程项目)

市文新广局

黄石港区

改建

4.2

 

 

 

3.     

东钢工业遗址文化产业园项目

市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

下陆区

新建

38

 

 

 

4.     

铁山矿冶文化旅游小镇

市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

铁山区

新建

30.34

 

 

 

5.     

地矿科普文化博览园及展览中心(地矿科普小镇)

市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

开发区

续建

12

 

 

 

生态旅游类项目

6.     

茗山楚天香谷芳香旅游区

湖北瑞晟公司

大冶市

续建

9.5

 

 

 

7.     

枫彩大冶四季彩色生态观光园项目

苏州枫彩生态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大冶市

新建

20

 

 

 

8.     

沼山乡村公园

大冶市保安镇

大冶市

续建

0.5

 

 

 

9.     

农科荷田公园

大冶市保安镇

大冶市

续建

0.5

 

 

 

10. 

园博园(湿地公园)

下陆区

下陆区

新建

1

 

 

 

11. 

熊家仙境度假区

铁山旅游投资公司

铁山区

续建

2.8

 

 

 

12. 

飞云长江植物园

西塞山区政府

西塞山区

新建

0.9

 

 

 

13. 

黄荆山温泉特色小镇

市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

西塞山区

新建

15

 

 

 

14. 

劲牌生态园

(劲牌特色小镇)

劲牌公司

大冶市

续建

10

 

 

 

15. 

董家口生态度假村项目

市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

大冶市

新建

5

 

 

 

16. 

雷山大泉沟生态养生旅游区

湖北德丰旅游有限公司

大冶市

续建

30

 

 

 

17. 

七峰山风景区

七峰山生态旅游开发公司

阳新县

续建

10.8

 

 

 

18. 

五夫生态园

湖北新阳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阳新县

续建

1.5

 

 

 

19. 

排市生态旅游度假区

黄石排市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阳新县

新建

5

 

 

 

20. 

网湖湿地生态旅游区

招商引资

阳新县

新建

5

 

 

 

21. 

三溪口乡博园

浙江森禾公司

阳新县

续建

3

 

 

 

22. 

枫林石佛泉溶洞景区旅游项目

阳新县枫林镇石佛泉溶洞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阳新县

新建

3

 

 

 

23. 

汪仁镇温泉度假小镇

市众邦公司

开发区

新建

3

 

 

 

24. 

“中国康谷”项目

招商引资

开发区

新建

100

 

 

 

25. 

黄石园博园

市国资公司

开发区

续建

5.6

 

 

 

26. 

黄金山国际温泉旅游度假村

湖北黄金山温泉度假村有限公司

开发区

续建

7

 

 

 

文化旅游类项目

27. 

万达东楚旅游名街

黄石万达广场投资有限公司

黄石港区

新建

12

 

 

 

28. 

东方琉璃宝塔

东方山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下陆区

续建

3

 

 

 

29. 

东方圣境游客服务中心

东方山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下陆区

续建

0.5

 

 

 

30. 

慈光精舍(四期)

弘化禅寺

下陆区

续建

0.5

 

 

 

31. 

中峰古刹改扩建

中峰古刹

下陆区

扩建

1

 

 

 

32. 

东方养生小镇

鄂旅投

下陆区

策划

10

 

 

 

33. 

大药师寺

弘化禅寺

下陆区

新建

1.2

 

 

 

34. 

喻家垅旅游文化产业园

招商引资

铁山区

新建

20

 

 

 

35. 

铜绿山青铜文化主题公园

(青铜特色小镇)

鄂旅投

大冶市

新建

100

 

 

 

36. 

鄂王城生态旅游圈

市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

大冶市

新建

1

 

 

 

37. 

少林寺文化产业园

少林寺文化旅游公司

大冶市

新建

15

 

 

 

38. 

上冯古村

大冶市上冯旅游投资有限公司

大冶市

续建

2.5

 

 

 

39. 

排市阚家塘、大冶水南湾古民居

市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

阳新县

新建

2

 

 

 

40. 

仙岛湖恐龙岛项目

仙岛湖生态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阳新县

续建

3

 

 

 

41. 

半壁山古战场旅游区

招商引资

阳新县

续建

3.5

 

 

 

42. 

石田古驿生态旅游景区

阳新枫林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阳新县

续建

1.5

 

 

 

43. 

龙港红色旅游区

龙港镇政府

阳新县

新建

3

 

 

 

44. 

地质博物馆

省地质局

第一大队

开发区

续建

3.6

 

 

 

45. 

恐龙园

市国资公司

开发区

新建

3

 

 

 

其他旅游类项目

46. 

矿山公园房车露营基地

招商引资

铁山区

新建

5.5

 

 

 

47. 

黄荆山登山步道及盘山公路贯通修复项目

西塞山区政府

西塞山区

续建

0.59

 

 

 

48. 

大冶湖园博园汽车运动旅游休闲及水上游乐基地

市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

大冶市

新建

10

 

 

 

49. 

茗山自驾游营地

招商引资

大冶市

新建

5

 

 

 

50. 

仙岛湖天空之城项目

湖北天空之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阳新县

新建

5

 

 

 

51. 

白沙环父子山(南侧)登山步道、绿道

阳新县房投公司

阳新县

新建

1.4

 

 

 

52. 

刘太旅游特色公路改造

黄石磁湖高新科技发展公司

阳新县

新建

1

 

 

 

53. 

大冶湖核心区人工景观河

市众邦公司

开发区

新建

2.5

 

 

 

投资总额

547.23